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www/wwwroot/www.d1kqw.com/cache/othercache/d2/c6f66a798475a35a9933a0ee1cb809d2.data)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www1/wwwroot/www.d1kqw.com/:/tmp/) in /www1/wwwroot/www.d1kqw.com/e/dongpo/htmlcache/dp_funs.php on line 66
孙保生: CBA不研究理论不行 - 第一看球网
首页 > 篮球 > CBA > 孙保生: CBA不研究理论不行

孙保生: CBA不研究理论不行

发布在CBA 2021-09-11 22:10:17    作者:多吃蔬菜少吃饭

文/孙保生

近些年来我时不时地就看一些有关篮球理论的书籍,其中有两本书是经常反复看的,一本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白金申主编的《篮球实践荟萃》,另一本是中国篮球博物馆2009年编撰整理的陈文彬文集,书名是《探索中国篮球发展之道——中国篮球理论与实践》。在我看来,书中汇聚的是篮球前辈们一生奉献的精华,是毕生执教经验的高度概括,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每当看完一些比赛,再去阅读这两本书时,确有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之感。

《篮球实践荟萃》出了两本,收集了白金申、钱澄海、高鹗、程世春、李方膺、马家驿等先生的文章,分别从理论、心理、技术、战术等方面讲述了他们的执教经验。陈文彬文集的内容就更丰富了,共5章300多页,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既有对中国篮球比赛技术风格的探讨,还有对世界篮球发展趋势的分析,更有中国篮球技战术训练和篮球理论的哲学思考。陈文彬先生是在1979年初于上海进行的一场比赛结束后心脏病突发而不幸去世的,年仅48岁。陈先生的夫人梅美棠保存了很多资料,在张长禄、程世春、张锡山、鞠汾康、李隆等人的人热心帮助下,终将资料编撰后得以成书面世。

新中国篮球运动70余年历经几个发展阶段,如:59高峰,“文革”后复苏,中国女篮斩获铜、银牌,中国男篮跻身世界八强,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与前辈们研究理论、引领实践有着直接联系、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想到CBA联赛已经走过的26年间,居然没看到过一篇冠军教头的文章!这让我很吃惊,更是大惑不解,难道他们不明白研究理论再去指导实践,是提高执教能力的根本途径吗?只有不断研究世界篮球发展趋势和规则演变,对照中国篮球的现状,才能找准差距,进而找到缩小差距的办法。唯有提升CBA联赛的整体水平,特别是提高中国球员的攻防能力和战术素养,才能助推国家队迈向更高层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男篮之所以每况愈下,我想就是在于篮球界没能形成研究理论、转而指导实践的风气,致使中国篮球迷失了方向,与世界篮球的差距越来越大,在这种不利形势下,应重树理论研讨之风。

A 理论初探迎来59高峰

新中国篮球运动已经走过了70余年的历程,这期间有起有落,凡是在“落”时研究探讨了世界篮球发展趋势和中国篮球现状,找准差距,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会迎来“起”。这是几代篮球人付出代价而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教训,应予以传承、创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篮球运动,应受美国影响深刻,一是教会普及推广,二是多与美国驻军比赛。新中国成立后仿效前苏联,与东欧国家交往频繁,篮球运动又受到欧洲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篮球运动的出路何在?由此中国篮球界初兴理论研讨之风。曾任中国篮协秘书长、国际篮联执委、现年94岁高龄的张长禄先生回忆,1956年泰国红黄队访华比赛之后,贺龙元帅说:“中国篮球要想发展进步,就要虚心学习外国的先进打法,必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泰国运动员身材不高,但动作灵巧,脚步很快,这就是亚洲人的特点,也是中国人的特点,如果我们的运动员有了快速灵巧,再具备欧洲人的体质,中国篮球就能成为世界强队。怎么去做?你们要好好研究,找准方向,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高训练和比赛水平。”

张先生说:“贺老总的指示为中国篮球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指明了努力方向。怎么努力?需要认真研究技术、战术、专项身体素质各方面的训练方法和目标,需要教练员在理论上提高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怎么去贯彻贺老总的指示呢?”张先生沉思片刻,回忆道:“1957年在广州举行了全国甲级联赛,联赛结束后把教练员们留下来开了三天会,研究怎样才能形成中国篮球的独特风格?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三天的会开得很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拿东欧队作对照,紧密结合中国篮球实际,最终形成了共识:快、灵、准就是中国篮球的独特风格,今后的训练和比赛都要体现在快、灵、准上。”

张先生停顿了会儿,又继续说:“为了巩固理论研讨的成果,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从1957年开始,每年联赛后都要把教练们留下来开研讨会,光发言还不行,每个人都要交书面材料。心得体会也行,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当时我硬性规定,每个教练必须写,必须交上来,否则不许参加比赛!可以说一开始是逼着写的,但渐渐就形成了风气。这些心得体会交上来后,我把它整理后装订成册下发,供学习交流。那时条件艰苦,别说是电脑啦,就是打字机也没有。我找人刻腊版,自己油印,后来有了打字机就快捷多了。那时很多教练都是老高中或大学文化,像陈文彬、程世春、杨福鹿等都是秀才,在他们的带动下,篮球界研究理论的风气越来越浓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文革’那些年外,中国篮球出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著作。从实践中总结得失,再上升到理论认知,转而再指导实践,这就是一个更上一层楼的提高过程。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理论研讨,才进一步确立了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中国篮球的独特风格,既为59高峰得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80年代中国篮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

顺着张先生的思路,使我明白了新中国篮球运动为什么能首次出现59高峰了。正是理论研讨紧密结合国情,有的放矢的刻苦训练和比赛中的大胆实践,中国篮球才锻造出了“快攻、中投、紧逼防守”这三大法宝,从而使中国男女篮由弱变强、有了勇战欧洲强队的实力。59高峰之后到1966年,中国篮球界理论研讨的风气更加浓厚,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中,成果不断涌现。如:由陈文彬、张长禄、程世春编著的《篮球技战术的运用》,田福海编写的《怎样打篮球》,北京市体委编写的《篮球试用教材》等等,从初级到高级,为规范化的普及与提高运动水平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在众多篮球论著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陈文彬逝世后由几位前辈整理编撰的《陈文彬文集——中国篮球风格与训练浅谈》。陈先生以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分析了篮球比赛和训练的规律性问题,如:攻守关系、攻守转换、进攻次数、投篮次数与成功率、外线与内线,高度与速度、技术与战术、身体与技术等等,既是对实践的总结,更是对篮球理论的深化。

在那个特定时期,中国虽无法参加正式的世界大赛,但中国男女篮在新兴力量运动会及社会主义国家友军篮球赛、公安系统比赛中都取得不俗战绩。法国报纸曾这样评价,“积极+速度+灵巧=中国人,”“中国人的防守好像滴水不漏”等等。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篮球早在50多年前就有了攻击性的防守,并且敢于在国际比赛中大胆实践,篮球意识有了新的升华。

B 理论再探迎来女篮先上

进入70年代,随着中国合法席位在世界体育组织的恢复,中国篮球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提出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新的奋斗目标。在此之前,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频繁与欧美强队交手,从中寻找差距,更新认识,研究趋势,特别是在与南斯拉夫国家队、美国大学生队的比赛中,意识到世界篮球已经朝着既有高度、又有速度和力量的方向发展,技术更加全面,动作轻捷快速、及时、准确、熟练,个人攻击能力突出。相比较,尽管中国球员的身体条件已好过五六十年代,但技术单一落后,多种技术的衔接和连贯性差,不适应高水平的攻守对抗;在战术上表现简单、呆板、不够灵活,束缚和影响了技术的发展;核心队员在意识和攻防作用上有相当差距,缺乏国际比赛经验;防守意识不强,表现消极,脚步移动慢,灵活性差,在抢占有利位置和角度,封、堵、抢等方面缺乏应有的知识和训练。一句话,从个人到整体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怎么缩短这些差距?近期解决哪些问题?长远规划要达到什么水平?中国篮协又一次群策群力, 对世界篮球发展趋势的研讨,第一步首先要实现“冲出亚洲”的战略目标。在1974年的德黑兰亚运会上初登亚洲赛场的中国男女篮双获第三名,成绩不尽如人意。归来后总结得失,首先是缺乏国际比赛经验,其次是不了解对手实力,再次是个人技术和战术配合质量有待加强。有利因素是身高占有一定优势,在亚洲“以大打小”乃良策。尽快需要提高的是个人技术和战术配合质量。

经过一年针对性的训练,中国男女篮就分别在第八届男篮亚锦赛、第六届女篮亚锦赛以全胜战绩双双夺冠,中国男篮更是由此开启了“五连冠”的伟业。中国篮协在总结夺冠因素时认为:首先是发挥出了身高、体重和篮板优势,快攻得分多;其次是上场比赛人员多,体力充沛;再次是投篮准确,成功率高。其核心是做到了“以我为主,以攻为主,扬长避短。”

70年代另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中国篮球界并没有因闭关锁国而疏于对篮球理论的研究,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分析世界篮球发展趋势,寻找差距和解决办法。于钢、高鹤、高鹗等纷纷撰写了很多探讨性论文,邓华耀等还编译了《美国篮球训练》等书籍,这些都对“文革”中的中国篮球复兴起到了推动作用。

真正在中国现代篮球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是1981年底在杭州召开的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史称“杭州会议。”国家体委在杭州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中国篮球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对中国女篮的要求是:不仅要在亚洲继续夺冠,而且要在1983年世锦赛上力争进入前三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向更好名次冲击;中国男篮不仅要确保1982年亚运会夺冠,而且要在同年举行的世锦赛上力争进入前八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冲击更好名次。

为了充分体现“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和“全国一盘棋”的战略部署,国家体委要求全国甲级队男女篮前六名要分别接近一些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队,如男篮要超过日本、罗马尼亚、法国、澳大利亚队的水平,女篮则要力争战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加拿大国家队。同时还要求这些队每年要向国家队输送1至2名优秀队员,特别是高大灵活的年轻队员。对国家青年队也提出了奋斗目标和具体要求。

这一时期经常担任国家代表团团长或领队之职的张长禄先生回忆,为了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奋斗目标,从国家队到地方和部队队,训练都立足一个“苦”字,科学扎实地进行“三从一大”的训练,一心扑在事业上。在技术和战术上认真贯彻“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指导思想。在坚持“以小打大”方针的前提下,重点解决内线与外线、防守与进攻、大个与小个、地面与空间、准确与灵活等相互结合的问题,同时加强了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技战术的创新。张先生说:“之所以问题能研究地这么细致入微,在于国家队身后有一个智囊团,团员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业务骨干,他们经常深入第一线调研,发现问题后通过研讨,找出解决办法。”

辛勤耕耘必有收获。在“女篮先上、男篮跟上”的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热潮中,以中国女排为学习榜样的中国女篮,率先在1983年世锦赛和1984年奥运会上双获铜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男篮在1986年首次扩军为24队的世锦赛中获得第九名,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时任中国女篮主教练的杨伯镛总结其执教经验为:“我敏锐地观察到世界女篮发展的新趋势,就是身体对抗加剧,攻守转换节奏加快,女子动作男性化。这时候再提‘以攻为主,以快为主’显然是片面的、落后的,我标新立异地提出,要树立‘以防为主,’的训练指导思想,通过高强度的防守训练来达到促进攻防技战术的全面发展。由于贯彻了这个指导思想,有备而来的中国女篮才能先后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收获铜牌,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

C 理论深探男篮终于跟上

在国家男篮执教了16年的钱澄海先生,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率队打进世界八强。但是,他的弟子可谓桃李满天下,是对中国篮球做出的巨大贡献。正是他的弟子实现了其之夙愿。《篮球荟萃》这本书的开篇之作,正是钱先生的《如何当好一名篮球教练员》。

钱先生在此文中从“教练员必须有自己的篮球哲学、教练应有的品质和特点、教练员的指挥艺术、球队的管理、科学训练”五方面讲了当好一名篮球教练员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是他从一名优秀运动员转型为出色教练员一生奋战的深刻体会,给后人留下了可追寻、可传承、可创新的历史足迹。

正是在前辈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寻求进步发展的良好氛围影响下,钱先生的弟子李亚光才能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率领中国女篮摘取银牌,创下了中国篮球史上的最佳战绩。少帅李亚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佳绩,首先在于他努力学习并汲取前辈营养的同时,大胆勇于创新;其次是紧跟迅速发展的世界潮流,敢上力量和对抗,向男子化球风发展;再次是以快为主,高快结合,机动灵活,提倡多人上场打球。李亚光用兵灵活善变,虽然拥有郑海霞这样的世界高度及柳青、彭萍、李冬梅、展淑萍等一众优秀内线球员,却不完全依赖内线,而是强调内外结合、将个人特长融入到整体配合之中,同时通过侵略性的防守来促进球权的获益,从而使这一代中国女篮风格独具,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两年后中国篮坛捷报频传,先是陈道宏统领中国女篮在世锦赛上夺得亚军,创下历史第二佳绩,其成功之处在于扩大了郑海霞的活动范围,从而成就了郑海霞的高光时刻。在充分发挥郑海霞优势的同时,陈道宏同样强调整体作战的重要性,使中国女篮在内外结合、高快结合的先进打法跃上了新高度。

就在中国女篮奏凯后不久,蒋兴权率中国男篮在多伦多世锦赛上跻身八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性突破。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陈道宏和蒋兴权在打球时都没进过国家队,以前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凡打过国家队的人,才有资格当国家队教练。但是,在杨伯镛成为中国篮协掌门人后,他打破了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唯才是举,力挺蒋兴权和陈道宏走上国帅岗位。两位教练的特点是善于学习,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准确把握世界篮球发展趋势,充分发掘内部潜力,因人而异制定战术,尽最大可能发挥球员特长,同时敢于担责。

蒋兴权升任辽宁省体委副主任后,中国男篮助理教练宫鲁鸣成为主教练,按蒋兴权当年的话是“平稳过渡。”宫鲁鸣执掌帅印后,除继承坚持严格训练外,还大胆“以法治队,”收效明显。在引进新锐王治郅等人后,这支中国男篮更显生气,终于在1996年奥运会上闯进八强,实现了中国男篮征战奥运会史上的历史性突破。

有些遗憾的是,笔者至今没能查找到李亚光、陈道宏、蒋兴权、宫鲁鸣执教的相关论文或心得体会。不过,在90年代中国篮坛仍不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论文,如高鹗的《篮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培养与训练》,白金申的《战术训练》,马家驿的《把握趋势、认识规律、改进工作》,李方膺的《怎样搞好战术训练》等等,都是有的放矢颇有见地的好论文。

D 不钻理论男篮每况愈下

篮管中心是在1997年11月成立的,成立后曾邀请中国篮协前任领导、老教练、专家及媒体代表座谈,商讨新形势下的中国篮球风格。可惜,会议开了一天半,讨论也很激烈,却不了了之。我认为自那时起中国篮球发展方向就陷入迷茫之中,从那之后也再没开过理论结合实际的研讨活动,尽管曾经有过几次所谓的高峰论坛,但都是如何走向商业化、产业化的高谈阔论。

2004年和2008年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都保住了第八,这是因为聘请了哈里斯、尤纳斯两位外教所为。谁都明白,如果没有姚明这样具有世界第一高度的中锋,这两位会接手中国男篮吗?当然,除姚明外,还有一拨儿不错的峰卫队员。两位外教是适合执教中国男篮的,一致视姚明为核心,并为“姚核心”量身打造了战术体系,力争使姚明的威力发挥到极致。两位外教完成了任务,但没有向中国同行介绍他们的经验体会,更没有进行交流。李元伟主任很满足于在任期内完成了任务,但却忘记了这是一次难得的理论研讨!

姚明因伤被迫提前退役之后,中国男篮就每况愈下。中国男篮为什么会接连下跌?跟世界先进打法差在哪里?从个人到整体,该怎么去缩短差距?这本来是应该发动全国篮球界人士献计献策的大好时机,但却被篮管中心放弃了,取而代之的还是请外教。这期间中国篮球左右摇摆,一会儿学美国,一会儿仿效欧洲,从CBA赛场到中国男篮征战世界大赛,打法极其单调,似乎只有挡拆。打来打去,从伦敦到里约再到家门口,一路狼狈的中国男篮连东京奥运会的直通车都没搭上!

篮管中心的自以为是,伤了很多篮球前辈的心,有些人甚至连比赛的直播都不愿意看了,有的说:“看了生气,还不如看电视剧呢!”还有的说:“中心领导看不起我们这些老人了,说是顾问,什么时候‘顾’过?不‘顾’也好,少说为佳!”

姚明担任中国篮协主席后,我曾向他建议重兴理论研究之风,组织教练员开展业务交流,撰写论文从中评选一二三等奖。没地方发表,就在中国篮协官网上开专栏发表。姚明说这个建议很好,应该去做。他可能太忙了,至今这事没成。我只想再说一句:“不研究理论,不紧密结合实际CBA联赛就难现多种打法,中国男篮就难以走出低谷!”

作者:孙保生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理论孙保生CBA

推荐阅读